深圳有中超球队吗(东莞为什么没有中超球队)

本文目录一览:

广州足球的历史是怎样的?

在太阳神抽身而去之后,广州足球命运飘摇。吉利入主又迅速离去,在受让股份的情况下拉香雪入伙,以“嫁女陪嫁妆”的方式让日之泉接手。没有政府支持的广州足球,陷入孤苦伶仃无人要的最凄凉境地。直到政府强势介入后,广州足球终于结束了那种在艰难困苦中挣扎求存的历史。

拿不到政策只有转头离去

在2001年太阳神退出以后,历史把浙江的吉利集团推到广州足球的风口浪尖。在.接手广州队后,这一年吉利差点冲上甲A。但是在短暂的一年投入了2000多万后,吉利集团始终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政策于是黯然离去。

广州足球俱乐部又一次进行了重组。为了招揽下一个东家,足协方面使尽浑身解数,最终把香雪集团请了进来,但条件有点苛刻——香雪集团800万冠名,还无偿占有了俱乐部30%的股份。对此,一位广州足球的名宿冷笑着评价:“以后广州足球一旦再转让,如果是1000万,那不是要再送300万给香雪?香雪做的真是一笔好生意啊!”道理谁都懂,广州市足协的一位负责人在完成转让以后大吐苦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其中利害啊?但有什么办法?现在是求着别人来接手,没人要啊!”

香雪做了一笔价廉物美的买卖,广州足球的投入也进入了历史最低谷。2002年的甲B联赛取消了升降级,广州队在甲B联赛中垫底,到年底一结算,800万的冠名费用居然还有300万剩余。500万,这恐怕是中国一个甲B俱乐部一年花费的创纪录的最低费用,球员不满意,“没有赢球奖,仅靠每个月的工资,我们喝西北风去啊。”就是这一年,香雪基本上奠定了广州队未来几年的工资基础,一线球员的工资从两千元到八千元,没有赢球奖,他们瞬间变成了工薪阶层,唯一的好处是,与其他的甲B俱乐部纷纷闹出拖欠工资的新闻相比,广州队的队员总能准时领到他们的工资。

越秀山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一场比赛居然只有几百人在观看,球票开始卖10元,后来在开赛前随便花上两块钱就能买到一张票,再到后来,大门敞开,大家随便进来吧,反正进来的人也不多。面对如此情况,香雪集团非常不满意:“这样搞下去有什么意思?球迷都不愿意来看球了!”

但是,香雪集团在2003年却眉开眼笑,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香雪集团药的销量节节上升,他们这一年的销售额排在全国医药厂家的第36名!这就是足球载体的广告威力,没有2002年的冠名,有多少人知道香雪集团是干什么的?与此相对应的数据是,2003年,受非典影响最重要的中南、华北成了感冒药投放的重灾区,投放额分别为3279.58万元和2493.24万元,各种品牌的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中药产品一拥而上,纷纷投身到规模庞大的广告热潮中去,而香雪,却坐拥冠名广州足球之利,事半而功倍。

这两年对于广州足球来说,等于又回到了起点,香雪只起到一个赞助商的作用,广州俱乐部的全称为广州足球俱乐部,总经理还是广州市足协的秘书长杨旭,职业联赛打了十年,把广州足球又打回了原形。所谓纯而又纯的市场足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焦头烂额。这时的彭伟国已经退役回到广州,他坚持着有时间就在天河体育中心去跑步,但是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他一声长叹:“这样下去,广州还有谁愿意踢球?辛辛苦苦踢那么多年,就算踢到一线队,像香雪的球员一年只拿这么多钱,有什么吸引力?”

广州足球界焦急万分,他们提到最多的是政府支持,没有政府支持,广州足球根本没有翻身的希望。唯一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的广州队进行了人员的大调整,取得了甲B联赛的第三名,比起2002年的副班长地位,总算有个交代了。

2003年的第三名,加上每场比赛都有两万多观众捧场,看起来广州足球是逆流而上。一家本地媒体找到俱乐部一位负责人:“我们想做一个专题,我们广州足球为什么能风景独好,你给我说说吧。”负责人说:“不好不好,你知道我们每场比赛买票进场的有多少人?区区200人啊!”这位记者走的时候,负责人千叮嘱万吩咐:“兄弟帮帮忙,千万别写出去啊,影响不好啊!”

无人问津只好“嫁女送嫁妆”

香雪时代的两年,虽然时世艰难,可广州足球总算是平稳过渡,队员们虽然赚不了什么钱,可总算能准时领到他们的工资,但是到了2003年底,广州足球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

原因来源于中国足协的规定,俱乐部属于体育局的股份必须剥离,也就是说,广州市体育局必须把手中70%的股份卖出去,重新给广州足球找一个东家。

一出好戏上演了,广州足协先是开价2500万,但其中包含价值1000多万元的基地,以甲B联赛第三名的成绩来说,这个价格并不高——广州足协是这样认为的,但现实之残酷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本来和香雪制药合作的两年也算愉快,所以广州市足协方面本来希望香雪集团能够接手广州足球,但是香雪似乎和广州足球缘分已尽,一直按兵不动。香雪不急,可是广州市足协急,除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表示了一定的意向之外,几乎没有人问津。拖得实在没有办法了 ,广州市足协又只能做出了零转让的方案,即接手企业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广州香雪队的一、二、三线队和中甲的参赛资格,令人心酸的是,零转让还是没有人要。

这是广州足球最凄凉的一个时刻,队员们都人心惶惶,因为广州市足协的确向他们透露过这样的风声:“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真的没人接手,那只能解散了!”在如此情形下,有的本来已经有广州的一些大学学籍的球员真的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做一个真正的学生。

在无奈之中,广州市足协只能上演“嫁女送嫁妆”的好戏,终于打动了与广州市足协合作了两年搞乙级队的东莞日之泉集团。他们答应接手广州香雪队,但条件自然也苛刻,除了零转让之外,广州市足协还必须在外援和教练的引进、训练和比赛场地的使用、球员宿舍的租赁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有人评估,这笔费用其价值也不低于300万元。对广州足球而言,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城下之盟,但广州足协又无可奈何,要想参加中甲联赛,广州市足协必须彻底退出足球俱乐部的股份。在求人接手的情况下,只能将球队像垃圾一样甩出去。那70%的广州市体育局的股份最后卖了多少钱?一元,这就是当时广州足球的价值!

与日之泉集团签定城下之盟后,广州足球进入了日之泉时代。广州队仍然能保持在中甲联赛的前四水平,但是离冲进中超的希望却越来越远。实际上,对于日之泉能搞多长时间的担心从日之泉接手的时候起就有,一位在广州足球界工作过多年的资深人士就担忧:“像香雪、日之泉这样的民营企业,他们投资足球两年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广告目的,我们做过研究,像中甲的知名度,特别适合区域性的品牌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一旦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会考虑继续投下去值不值得。所以日之泉会不会继续搞下去,能继续搞多长时间,我们都没有底。说到底,足球就是一门生意。”这样的猜测的根本意思就是说,日之泉没有太多钱,而足球属于特别烧钱的行当,对于这个猜测,林勤说:“谁说我们没有钱?我们日之泉的水扔出去,能把说这些话的人全部砸死!”

完不成任务只有请你走开

话虽如此说,随着广州队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中甲联赛的碌碌无为,广州市体育局和日之泉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广州市体育局一直对日之泉的冲超态度有疑问。为了冲超,2005年,广州市体育局对日之泉的支持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广州队的训练和住宿用的都是体育局的地方,体育局免了费用;今年日之泉的招商引资遇到困难,于是体育局又说服市政府出面,500万把胸前背后广告卖了,100万把袖口广告卖了,甚至,市体育局直接拿出了400万给日之泉,作为日之泉冲超的资金,再加上建基地、养后备队,直接给日之泉俱乐部增加了1000多万的收入,这绝对是广州足球历史上的大手笔,目的无他,不过是希望广州队能早日冲上中超——日之泉方面对此心知肚明,俱乐部一位高层甚至跟体育局的领导开玩笑说:“如果广州队冲上了中超,你就能去当广州市副市长了。”

但是,日之泉在联赛中始终没有交出满意答卷。于是,2005年7月的麦超下课成为导火索。广州市体育局对于此事颇有微词,认为日之泉在冲超的关键时刻自乱阵脚,而日之泉方面也对于广州市体育局的态度耿耿于怀:“我们俱乐部内部的事情,凭什么体育局要指手画脚!”经历此事后,虽然麦超此后还是回到了广州队当主教练,但是那层窗户纸已经被彻底捅破。

至2006年初,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很清楚,虽然日之泉坚持着不肯退,被逼急的林勤最后发了狠话:“广州队是我的,如果要我退出,那广州市足协要赔偿我的青春损失费。”——但是,日之泉毕竟抵挡不住舆论强大的攻势,重要的是,已经找到政府支持的广州足球的腰板重新硬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广州市体育局打的旗号光明正大:“以日之泉的实力,恐怕难以支持广州足球冲上中超,广州再没有中超球队,全市人民不答应啊!”最终,超大型国企广药集团接手广州队,广州市足协的一名领导一直在念叨的“一定要找一个热爱足球的大老板才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但愿这是广东足球又一个春天,从此结束那种一直在艰难困苦中挣扎求存的历史。但是历史远不如人们想象的如同一条直线一样前行那么简单,广东足球这个中国足球的南方重镇在衰落了十年以后能否再擦亮自己的招牌,未来如何,仍然不是肯定之数。

FM2007我选择了香港的东莞俱乐部 连续3年冠军 怎么始终没有国际俱乐部赛事的资格?

那是因为级别和地域的关系

就像中超的球队是没有办法参加欧洲冠军杯一样

为什么在中超跟CBA都没有广西的球队?

最近众多的广西球迷在网上发帖,强烈要求组建广西自己篮球俱乐部球队进军CBA,对此,我作为一个广西的资深老球迷,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也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CBA是我国男篮最高水平的职业联赛,现有18支球队(云南因故暂时缺席今年的比赛),拥有广西国手朱芳雨的广东宏远是CBA的5夺冠军,创建了宏远王朝,八一老王朝的没落,这就是CBA的残酷性,如广西要组建自己球队进军CBA,那么有何利和弊呢?值得探讨。

首先CBA有一整套的准入制度,1是NBL联赛连续两年夺得前两名,2是俱乐部必须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3有固定的一定规模比赛场馆、训练馆,4还有一整套的后备训练设施等等 。从目前广西情况来分析,我们有一支专业的篮球队,吃皇粮,属于广西体育局下属的体工大队管理,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NBL联赛,成绩太差,仅名列联赛的末尾,根本谈不上什么冲击CBA联赛了。当务之急如果我们广西是必须成立一个真正职业俱乐部篮球队,这就关系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了,我们广西的经济基础薄弱,拥有大型企业少,谁能一年拿出2000万以上的资金来负担这个俱乐部的运作,这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然我区也有大型企业,如桂林的三金集团,柳州的两面针,柳钢,柳州通用汽车,南宁中国铝业,平果铝业等等,这些企业是可以有实力承担的,但是篮球联赛是一无底洞,尤其是CBA联赛,支出大于收入,去年亏损了1个多亿,当然如广东宏远俱乐部是一个例外,扭亏为盈。作为一个企业老板是有商业头脑,亏本的生意是不做的。但是为了广西的篮球事业,我们有些老板酷爱篮球,他们有聪明过人的大脑,如柳州的两面针的江佩珍女士,就是如此,她不惜成本投资体育广告,世界足球先生的广告,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她还投资创办青少年体育训练学校等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广西热爱体育事业的企业老板大有人在。值得一提的是,当国家体育局把一些精彩的篮球比赛如CBA季前赛、全国青年联赛等安排在平果铝业公司进行时,观众十分众多,场场爆满,这说明了篮球比赛在基层是大有市场,同样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平果铝业公司的领导是十分酷爱篮球比赛,难道这些大企业就没有能力组建俱乐部了吗?

至于如何结合广西实际情况,走什么道路来做建俱乐部,这可以参考全国现有俱乐部的模式来探讨,现在全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企业独立自己组织俱乐部,一切权利全归俱乐部自己负责和经营,政府作为一个坚强的后盾,就完全性的职业俱乐部运作方式,这如广东、新疆、广厦俱乐部。另一种就是企业与政府合建,成立合资股份公司,企业出钱,负责管理、经营权,而体育局出人,负责人事权,是一种半官式的俱乐部组成,如江苏南钢、辽宁等,至于广西应该走哪条路,这值得考虑了。但从今年的俱乐部在执行国家体育局篮管中心的限薪通知上,有些俱乐部就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比赛的质量,如去年第三名的江苏南钢就是一个例子,球员有情绪,状态下滑,战绩明显低落,这就是半官式俱乐部的弊病。

如果广西有企业愿意出钱组建俱乐部,那么球队的组成应采取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呢?有两种方式,1是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广西男篮这个资源,从全国引进球员,尤其是我区在CBA打球的名将众多,如国手朱芳雨,山西的季乐、巴智超,东莞的王勇,八一的许钟豪,加上原来打过CBA的周华军、高巍、农捷等人,完全可以以一个整体的阵容参战。2是借鸡生蛋,可以把其他球队买过来,如现在的云南俱乐部因资金困难,迫于出卖,我区有实力企业就可以买下来,这样比较方便操作,但是里面的矛盾肯定不少,难以正常。我还是倾向于第一种办法,也适合我区的情况。

如我区有企业愿意吃这个螃蟹,那么一定要冒着很大风险,首先是资金来源,没有2000万人民币就难以拿下。2是投入大量资金,到时候,不一定有回报,可能亏本生意。3是随着CBA的激烈比赛,许多场馆、第二梯队建设等等还需要化很大力气,这些就是俱乐部必须面对的困难,也就是俱乐部的重点工作,只有做好这些才是俱乐部长久之计。

当然我作为广西的球迷,十分希望在CBA上能看到我们自己的球队,加上我区现在有如此好的基础,有广西男篮编制,有大型企业的经济实力,有热心的企业老板,有政府的扶持,有广大球迷的支持,那么我们广西的职业俱乐部篮球队,在不远将来一定会出现在CBA球场上,也很可能杀进前八呢?让我们期盼吧

为什么很多省一支CBA球队都没有,广东却有3个?

为何很多省一支CBA球队都没有,广东却有3个?网友:扎心了

每个省都拥有自己的一支CBA球队,这绝对是体育媒体以及篮球协会共同期待的事情。但是,这很明显难以实现。虽然如果每个省都拥有一支球队,对全国CBA联赛得发展有很明显助力,对国家篮球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强推动力,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实现的可能性很低。

这种状况的原因不难追究,简言之就是缺钱,没赞助。如果当地企业不支持,不投赞助,想拥有一支CBA球队光靠对篮球的热爱和媒体的期待,哪怕是当地体育局的支持都是不可能的。毕竟,要知道,CBA是一项十分烧钱的运动,缺少赞助实在是难以为继。

职业化的比赛太花钱,无论是运动员的培养,包括运动员的营养餐,医疗等;还是日常场地训练费用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并且这项投入,有时候并没有回报。为什么一些省一直没有一支CBA球队,偏小的城市省份没有可以支持赞助的企业,即使有大企业,也更愿意去投资那些已有成效的球队,而不是重头培养一支全新的球队。

这其实也可以看出,中国的一些省份顶尖球队的慢慢进步其实是来源于这种偏向性的投资。投资越多,设施状态环境越好,所以球打的就越好;球打的越好,广告效应,回报越大,就越来越多有企业赞助。这种双向回旋的链条式发展,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整体篮球事业发展有些跑偏。中小省份的球队越来越难建立,越来越难发展。

以中超中的恒大就是其中的典例。可以拿下中超冠军的恒大球队,甚至拿下过亚洲冠军,它的实力很明显不俗。一般人都认为,像恒大这种水平一定很赚钱。但其实来看,仅靠足球,根本就没有办法赚钱,甚至没有办法维持俱乐部的运营。但是为什么要弄俱乐部呢,其实是只是凭借球队来宣传企业的品牌和文化,这在球迷心中可比任何广告都管用呢。据有关统计,这样的企业赞助有可能让他们的产业20%的收入。

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甚至可以影响到企业的口碑。这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企业会选择建立俱乐部,投资球队。但是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大的魄力和能力,也不是所有的球队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发达一点的城市,有这样的企业,也许还有CBA球队的基础,只有在这些发达的地区才可能拥有较多的CBA球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省份一支球队也没有,而像广东这样的大省,甚至有三支CBA球队。网友评论:扎心了!

发布于 2022-08-14 02:08:04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1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